找到相关内容111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信佛、学佛才能富贵吉祥

    麦子。同样,如果所修持的不是解脱之法,又怎能得到解脱之果呢?很多人都认为:自己经常在念《金刚经》、《三十五佛忏悔文》、《普贤行愿品》、《心经》……,就一定是学佛、修行的人。其实是不一定的,念这些经固然...的善业,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,这就是无毒的回向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念诵《普贤行愿品》,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。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,就可以念诵从“文殊师利勇猛智”至“为得普贤殊胜行”的八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1770280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1)

    〈普贤  行愿品〉,近代印光大师,又取《楞严经》中的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  通章〉,合称为五经一论。本文所讲的「观」与「念」,即是根据《  观无量寿经》,和《无量寿经》及《阿弥陀经》等而来。  《观无量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870855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2)

    第一。(注38)  大势至菩萨的这一段话,后来为印光法师,另行刊出,与《无量寿经  》、《观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及《普贤行愿品》共列,合称为  《净土五经》;足见佛教界对它的重视,也就成为修净土者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970856.html
  • 儒佛两家同体精神之对照

    一体不二,同体大悲,故与众生同其忧患﹔有一  众生未救,佛菩萨即视为其性体有亏,因「诸佛如来,以大  悲心而为体故」。(华严经普贤行愿品)  (九)世之学佛者,往往以为悲心,即哀怜穷苦之心,  极不知大悲...

    朱世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2670914.html
  • 南怀瑾禅学思想评述

    1986年)、《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—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》〖HTK〗(1986年)、《老子他说》(上,1987年)、《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》(1987年)、《中国道教发展史述略》(1987年)、《易经杂说...

    邢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471099.html
  • 曼茶罗修法

    一边供修,一边念诵与曼茶罗相应的仪轨。本来在供修的开始,还有其他的仪轨需要念诵,但因为目前还没有翻译成中文,所以就可以不念,而用《普贤行愿品》中的七支供代替即可,之后念诵三遍或七遍百字明。在每天修法即将...

    见内

    |供曼茶|加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2551371400.html
  • 学诚法师: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

    佛法无量无边无尽如虚空,悲心是诸佛法根本。能得大法故,名为大悲。”(卷第十七)《华严经·普贤行愿品》说:“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。因于众生而起大悲,因于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觉。……以于众生心平等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773564.html
  • 范丽珠: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?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

    女士对于佛教的理解和认识基本上是从读佛学入门的书,比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普贤行愿品》、《妙法莲花经》,“很多是我从书上悟出的道理”。  我们不难发现,促使人们走上通向宗教信仰之途的关键因素还是...

    范丽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873950.html
  • 玄奘大师在印度境内游学与善财童子参学有关地理、路线、及其意义之探讨

    下。文殊师利就是从东方宝英佛处来,帮助释迦佛推动教化工作的。对于普贤行愿  ,「四十华严」之普贤行愿品中「十大行愿」:「一者礼敬如来,二者称赞如来,三者广修供  养,四者忏悔罪业,五者随喜功德,六者...行愿  ,「四十华严」之普贤行愿品中「十大行愿」:「一者礼敬如来,二者称赞如来,三者广修供  养,四者忏悔罪业,五者随喜功德,六者请转法轮,七者请佛住世,八者常随佛学,九者恒顺  众生,十者普皆回向。」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674457.html
  • 造菩萨的人格 做生活的大丈夫

    是诸佛之母”。为什么说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呢?? 因为“万法以悲为本”,因为诸佛菩萨获得无上菩提离不开众生的缘故。提婆菩萨讲:“欲向菩提,以众生为伴,悲心为体”,“一切众生是我修福之伴”。普贤行愿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776616.html